6月19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做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
从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固体废物治理到压实各方污染防治责任等方面,我国的整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固体废物审批量同比下降35%,实际进口量同比下降9.2%,去年一年全国口岸共检出不合格进口固体废物402批,共计5.9万吨。可以说政策调整效果明显。
其实,相比与水、大气领域,固废领域的监管相对薄弱。但近年来,随着“洋垃圾”阻击战的开展、垃圾分类的推广、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我国逐步构建起固废治理体系的牢固架构。而今年以来固废监管与执法的力度更是进一步加强。
早在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密集召开的3次部常务会议便可看出,生态环境部对于固废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关于全面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行动方案》《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专项督查行动方案(2018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关于聚焦长江经济带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专项行动方案》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等两项标准和中国科学院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继审议通过,更强化了这一信号。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在进行环境管理的全面强化、发力,实现全覆盖的环境管理。
在今年的固废污染执法中,长江经济带是重点区域。5月9日,150个督查组密布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地毯式排查,对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核实,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清废行动2018”。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清理整治的函,继续深入部署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内固体废物清理整治工作。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透露,下一步将深入开展“清废行动2018”,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案件多发态势。
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长江经济带为重点抓手是对保护母亲河的迫切需要。固废管理强化了内部的生态安全红线,也正在加紧构筑外部的生态安全防线,严把洋垃圾入境的关卡。
2018年以来,我国打击洋垃圾入境的力度依然不减。今年第一季度,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下降57%。据统计,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开展“国门利剑2018”和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第一季度立案侦办洋垃圾走私犯罪案件139起,查证各类涉案废物超过25万吨。李干杰在此次报告中强调,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加快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
禁止“洋垃圾”入境要强化监管制度,从源头上堵住洋垃圾进口通道。需要明确的一点,“洋垃圾”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洋垃圾”入境已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只有加强全过程监管,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才能彻底斩断一批废物走私通道及链条。李干杰指出,禁止洋垃圾入境,要发挥部门合力,从严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不仅改善中国环境,也使曾经的垃圾出口国正视垃圾处理问题,从长远来看,必将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下一步,国务院将持续推进三年行动方案,从严审查固体废物进口许可申请,并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开展打击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以此形成打击“洋垃圾”入境的高压态势。
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国民健康、城市品位的提升、农村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固废治理。目前,我国12个城市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3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立法列入计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垃圾治理工作也在加紧推进。由内到外,固废处理体系渐趋严密。
从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看来,水、大气、土壤等生态要素不可分割。固废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固废监管与执法正在编织出一张严密而精准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