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12月,潮汕大地依然温暖如春。在汕头市潮阳区海门湾桥闸下,碧浪清波泛起,两岸美景怡人。这里是粤东第三大河流——练江,褪去了曾经“黑龙”的创伤,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白练”终于要回来了!
“这条河的水质已在悄悄发生改变。”日前,中央媒体在练江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根据2019年10月国家监测数据显示,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36毫克/升、0.22毫克/升和0.16毫克/升,月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这意味着,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提前了整整两个月,这也是十年来该河段最好的水质状态。
水一天天变清,水质也一天天变好。练江的变化,正是汕头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探索,更是当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
村民
从反对到观望到支持
“村民们从一开始反对,到观望,再到现在支持。大家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练江治理成效息息相关。”陈镇伟是汕头市潮南区桃陈社区一名基层干部,过去1个多月来,他既经历了社区环保基建设施的变化,更看到了大多数社区居民对环保认知的改变。
桃陈社区,是练江污染贡献量最大的支流——峡山大溪流域的其中一个社区,现有居民楼495座,其中既有成片的传统老宅,又有新建房屋。伴随着这两类民房结构的,还有使用多年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统。
过去,由于雨污不分,每逢雨季,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管网均会超负荷运作,导致污水溢出路面,直接影响当地村容村貌。同时,由于雨水稀释了污水浓度,使得污水浓度偏低,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
如果这些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彻底治理,练江污染的恶性循环就无法打破,水质也无法真正稳定达标。认识到这一点,汕头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印发了《汕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暨“源头截污、雨污分流”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1年)》并以桃陈社区作为其中一个试点,以点带面为全市创造经验。
根据计划,汕头市将在1157个自然村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建设,今年年底前45%的自然村基本建成,其中练江流域50%以上的自然村年底前建成,以300天的奋战,实现明年6月底前全市自然村全面完成的目标。
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的溪美村,毗邻谷饶溪,这里曾经污水横流,环境较差,但如今,随着雨污分流管网的建设,生活污水得到了收集和处理,溪美村的环境因此大为改观。
而这番改观,得益的不仅是人居环境,还有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政府治理练江,我们也要自觉遵守卫生,每家每户都一样,爱卫生,注意卫生。”谈及近段时间的环境变化,溪美村村民肖亮伟赞口不绝。
政府
“曝光台”收集问题领导驻点包干
群众观念的转变,归根到底源于与自身切身关系的环境变化。而这一番变化,离不开汕头市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的创新实践——政府让更多群众参与社会建设和治理,共同推进项目落地,最终达到治理成果的共享。
以练江整治攻坚战为例,无论是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还是攻克环保基建“三大山头”及推进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汕头市都致力让干群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市委书记在内,汕头市党政班子领导对练江15条支流实行驻点包干,现场解决工作难题。
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至2019年10月,汕头市四套班子成员带头驻点居住190人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随机走访基层群众,收集社情民意。“曝光台”曝光练江流域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市级“曝光台”曝光问题159个,已完成曝光问题整改的153个,6个正在整改。
攻克环保基建“三大山头”方面,潮阳区、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投入使用,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建成主体结构,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将于2020年6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
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目前基本建成,127家企业入驻自建厂房和通用厂房,部分企业开始试产,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将于2019年底前满足企业入园生产。潮阳区5座、潮南区4座污水处理厂通水试运行,潮阳区城区二期污水处理厂通水设备调试,配套管网建成788公里。
与此同时,汕头市还加快推进河道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等“五清”行动及“散乱污”整治等专项,为练江流域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评论
久久为功还练江清水长流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多管齐下治理,练江日渐入佳境”“督察整改见成效,练江水质改善”“经过一年多的整治,练江水终于不臭了”……近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频道、《中国环境报》等同时聚焦一年多来广东练江的环保督察整改进展,充分肯定当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齐抓共管,奋力推进治污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练江之治,事关广东能否如期实现国家考核的治水目标,更是流域居民所盼,折射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粤东地区的“母亲河”,练江曾因水清如白练而得名,但一段时间以来却因为污染严重而闻名,成为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甚至因“整改任务严重滞后”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一年多来,通过建立总河长牵头督办各级河长联动的责任机制,通过转变观念强化环保监督整治,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练江治理用实际行动表明,只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就一定能够啃下治污攻坚的“硬骨头”。
剖析一年多来练江治理取得的初步成效,把责任扛在肩上是最重要的牵引。“市领导们带头住到那里,和沿河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时至今日,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这番“狠话”言犹在耳、催人警醒。历史遗留问题深、基础治理设施“欠账”多、污染大户却是地方重要经济来源……诸多困扰练江治理的现实难题,追根溯源在于当地党政领导干部是否切实转变观念,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调研、督导督办,到市、县河长带头驻点包干,再到镇、村河长参与河道清理、巡查,五级河长一竿子插到底,成为撬动源头治理的支点,凸显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多管齐下,推动标本兼治。练江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只有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才能还父老乡亲碧水绿岸。这要求地方领导首先在发展理念上算好账:是着眼于长远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效益,还是痴迷于一时的发展数字好看?是用阵痛牺牲换取未来可持续发展,还是延续粗放型旧模式,对问题视而不见?明确了方向,更需要扎实行动。汕头市、区两级曝光流域非法倾倒垃圾等340个污染问题,整改率99%;新建污水配套管网840.13公里,超过全市历年建设总和;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将企业的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治理结合起来,能让发展更加绿色、更有质量。
污染了20多年的练江,不可能在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彻底变清。将污水变清流,将污染典型变成治污典范,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昔日成片的违章建筑群已不见身影,过去水上及两岸密布的各种垃圾难觅踪迹;时隔多年后,练江又可以赛龙舟了;今年10月、11月连续两月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在一点一滴感受练江之治的同时,仍需要充分认识打好练江污染整治攻坚战的艰巨性。实现练江治理的最终目标,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让污染问题反弹,巩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需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各方力量再接再厉,上下齐心,真干实干,共同守护好练江这条“母亲河”、共建美好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把责任落到实处,用行动推动攻坚,练江治理无疑坚定了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让我们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广东充满无限期待。
来源:南方日报、广东生态环境 记者:杨立轩
新闻背景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从2015年年底开始试点,到2017年实现了所有省份的全覆盖,2018年对20个省份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作作风实现重大转变,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大约15万个,起到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效果。
从2019年开始,将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前三年是例行督察,第四年是“回头看”。2019年7月,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8个督察组陆续进驻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中央企业,开展新一轮的例行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