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中宣部理论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与会专家代表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逻辑、理论贡献、“两山”实践案例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本版今日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赵建军
我主要分析一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并建立三维架构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进行解析。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三维架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下的表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科学引领。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也恰恰是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因此,只有社会主义能够为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只有中国能够在全球举起生态文明大旗的重要原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颜晓峰
现代化是总体的现代化、系统的现代化,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发展阶段、发展形势的实际情况以及推动现代化的主体的认知状况,现代化的领域有轻重缓急之分。
当前,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科学的生产方式中,生态是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健康价值、愉悦价值、审美价值等,生态与生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互济关系。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转化,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 黄承梁
我主要介绍一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方面的具体表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够产生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进行参与分配,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自然可以分配到这样一个文明经济体系中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要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应用“两山”理论实现绿色减贫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郑新业
贫困地区多为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不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贫困地区如何保护生态资源,让生态产品升值?首先,因户精准施策,提升农户绿色发展能力。保护农户自然资产要素,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融合生产要素和绿色基础设施,促进绿色农产品走出去;改变农户使用的能源要素,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其次,因村精准施策,提升集体绿色发展能力。通过匹配村庄比较优势与绿色发展路径,将绿色需求“引进来”。如对适宜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种植的地区,促进绿色农产品本地消费等。
环境人文社科视野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郇庆治
我主要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进展和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应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维度相“耦合”或内在一致的学理性论证与制度政策落实规范,形成政治取向、话语逻辑与践行实践的高度统一。
未来需要更为关注的两个方面研究包括:一是从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角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独特的解释,探讨理论互动和实践互动关系;二是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张海滨
我主要探讨如何在全球视野下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从思想上和理论上站在了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前列,将生态环境问题上升到了政治与安全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塑造全新的国际环境秩序,同时将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治理赤字,避免“金德尔伯格陷阱”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而是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示范,对维护世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从五个方面认识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吴舜泽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整体性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也是系统关联的,要让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融入得更加充分。
从“八个坚持”的关联性协同性角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一个话语体系也是一个结构体系,既可以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哲学思维来认识,也可以从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3方面理解“八个坚持”的逻辑严密性。
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演进过程来总体把握思想精髓,重点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如从时间轴线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3个阶段演变,从长远大计、千年大计到根本大计表述深化看生态环境基础性地位认知,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递进关系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生态环境的经济、政治、社会属性的定位多次表述贯通分析也能加深总体理解。
从哲学突破性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其他思想体系相比,辩证思维和哲学闪光点处处都在,体现了辩证思维、整体系统、普遍联系、民生情怀、矛盾统一、协调发展。
从理论与制度实践的贯通性看,“八个坚持”是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制度改革是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良好载体,要从制度实践上看深看透一层,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做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贯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季正聚
从思想的高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战略目标、文明兴衰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思想的深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的研究,是对当代中国深刻的洞察,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从思想创新程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三个共同体”“三个效益理论”“两山理论”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代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关系等,充满辩证法思考和科学思维。从思想的温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满人文情怀,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和思想指向。
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卢风
无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还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自然规律,但是存在主张征服自然的思想,甚至影响至今。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表明自然观发生了“由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的深刻改变。新自然观的形成,既是最新科学的精神升华,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自然观的改变就是世界观的改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正在引起一次自然观或世界观的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秦宣
我认为,要充分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经历了5个阶段的发展。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理念越来越科学、环境治理机制越来越完善、环境治理手段越来越多元。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历史渊源,也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 李宏伟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体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担当。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非常独特的理论贡献。
在实践中,中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转变发展方式,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中国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是一个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的经济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从地方绿色治理到全球生态文明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林震
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初心,可以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为“绿色治理”,并从多个维度理解。一是从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国际)、国家治理、区域治理(省际)、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社区)6个层级理解;二是从“五位一体”的角度理解,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其他四个建设中;三是从五大发展理念的维度理解,生态文明需要创新、协调、开放,更需要共享。
要全面提升绿色治理能力,应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制度建设、文化养成等5方面着手,系统治理、合作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持续治理。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