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于文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13日表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呈现面积持续减少、危害不断减轻、生态状况稳步好转的态势。
刘东生是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007万公顷,占岩溶面积的22.3%。与2011年相比,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
他介绍说,2016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8个省份的465个县。监测工作于2017年9月底结束,共组织技术人员4000多人,建立了包括10万余个石漠化特征点、1.9亿条信息在内的石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监测结果显示,人工造林种草和林草植被保护对石漠化逆转发挥着主导作用,其贡献率达65.5%;因人口压力减轻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植被自然修复的贡献率为24.4%;农业技术措施的贡献率为3.9%;其他因素的贡献率为6.2%。
刘东生表示,虽然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已经初步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刚开始恢复,必须加强保护,否则极易反弹;现有的1007万公顷石漠化土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岩溶地区尚有近200个贫困县,有261.6万公顷石漠化耕地仍在耕种。
下一步,要以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促进绿色增长、助力群众增收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依靠改革,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提升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