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市举办的2024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大会公布了14项京津冀数字化治理典型案例,展示了当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实现生态环境智慧化管理方面的前沿应用。
“AI智能环保管家”可提供全流程环境管理提醒预警服务
一款名为“AI智能环保管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系统在大会上首次亮相。
“AI智能环保管家”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和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研发。这一系统以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专业为支撑、以天河天元生成式大模型为核心算法,利用生成式智能模型数据分析推理能力,结合模型微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领域知识库和知识注入等技术,利用文本、语音、视频多种模态交互方式,实现多形式、多场景下对环保政策、企业运行中环境问题的精准应答与解决,提供全流程环境管理提醒、预警等服务。
目前,这一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联合研发双方正在紧密合作,不断迭代模型参数,扩展模型自学习知识库。未来,“AI智能环保管家”的推出,可创新企业环境管理模式,从传统人工+数字化管理提升为智能化管理,服务“人问人”“现场咨询”等场景,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成本,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让咨询途径更便捷,实现环保管家规范化、可溯化管理。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表示,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AI智能环保管家”可将生态环境法规数据、企业监测数据等进行整合,挖掘数据价值,借助人工智能领域最新技术手段,包括深度学习等,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或者企业,助力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避免环境问题发生,为企业良性运转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下一步,随着深度开发和数据不断积累,“AI智能环保管家”将通过数字数值融合的高效预警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进程。
“京津冀”三地案例提供数字化靶向治污思路
“‘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深化技术应用,开展多源数据智能融合分析,提供了数字化靶向治污思路。”作为典型案例发布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副主任龚春叶在会上说。
除天津市的“AI智能环保管家”外,北京市海淀区开发了“生态环境大脑”,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结合AI智能算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重大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监控全覆盖。北京市大兴区开发的“融入BI技术的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创新应用”,建立覆盖生态环境全业务的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统一规划、集成、存储和搜索。河北省开发的“数智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可分析、可控制、可决策”的智能化应用,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监控预警、污染综合整治、污染成因分析、重污染应急处置等全业务覆盖。
此外,在大气移动源、扬尘源污染治理领域,天津市研发了“基于海量实时大数据的重型货车智能化监管系统”,对全市重点企业环保用车情况进行智能管控,切实提升移动源污染治理能力。河北省开发的“渣土车监管平台”,运用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违规车辆及企业全过程的监管。“河北省扬尘源动态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对建筑工地开展全天候24小时扬尘监控。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北京市的“密云水库环境监测预警支撑”案例,应用天空人地相结合的立体化环境监测手段,为密云水库水环境安全“保驾护航”。天津市开发了“湖库水华多模式预警系统”,整合气象、水文、水质等各类环境大数据,对主要水华指标进行模拟预测,为湖库富营养化监测预警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在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领域,天津市“危险(医疗)废物即时化管控与动态评估”案例,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转移到处置的全过程、全天候、可视化、智能化、可溯源监管。河北省“固体废物全流程数据链闭环管理”案例,利用电子标签、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新兴技术,实现了固体废物流转各节点信息在线追溯。
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北京市大气‘三监’联动精准治污调度平台”,集成多源数据,形成了“监测部门感知发起、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察部门执法检查”的“三监”联动工作场景。“天津市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持续推动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工况用电、电力大数据监测平台等各类非现场手段,推进监管执法由“人防”向“技防”转变。“河北省数智环保执法服务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人一档”“一事一档”“一地一档”执法全过程监督机制。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